
(點擊)
20世紀世界畫壇最傑出的抽象主義大師之一趙無極,1921年出生於北京一個古老世家,族譜可上溯至宋朝皇族。每年祭奠先祖冥誕之日,趙家便擺上傳家寶趙孟頫和米芾的兩幅畫。年輕的趙無極尤其推崇米芾,這份敬仰延續至今,他被評論界稱為「用另一種眼光觀察的畫家」。
趙家後來移家南下,趙無極的父親趙漢生在上海銀行界任職,為業餘畫家。趙無極十歲就能畫畫,在上海讀完小學和中學,酷愛文學和歷史。1935年他14歲時考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繪畫,師從林風眠。六年後畢業留校任教,同年(1941年)在重慶舉辦首次個人畫展。
1948年,在父親支持下,趙無極與第一任妻子謝景蘭決定一起到巴黎深造,開始一條全新藝術探索之路。在隨後幾年內,他在歐美各國寫生、遊歷,他的知名度也慢慢上升。1961年,他結交「西方的誘惑」一書的作者安德列·馬爾羅。他是當時法國的文化部長,在他的關照下,趙無極於1964年成為法國公民。
趙無極曾在世界各地舉辦160個人畫展餘場,他的作品被視為東方抽象的精髓,在法國,他甚至被視為與長城、孔子並列的中國文化符號。在胡潤研究院公布的「2012胡潤藝術榜」上,趙無極以6億1000萬元人民幣的總成交額,蟬聯三屆胡潤藝術榜的「油畫之王」。
趙無極一生有三段婚姻。他與14歲的戀人謝景蘭的結合,類似於趙孟頫和管道升的才子佳人式的結合,兩人於趙無極17歲時結婚,兩年後生下兒子趙嘉陵。他們於1948年一同赴法留學,次年謝開始學習現代舞,後來學習電子音樂。1957年,謝與趙離婚後,次年與法國藝術家馬賽(MarcelVanThienen)結婚。痛苦不堪的趙無極,在那段時間常酗酒,甚至被稱為「趙威士忌」。
15年的婚姻破裂後,趙無極離開法國散心,到香港時認識一位名叫陳美琴的電影演員,一見鍾情結婚,重新回到巴黎。1972年,年僅41歲的陳美琴因病去世,趙無極極度傷痛,創作巨畫「紀念美琴」。在隨後的一年半中,趙無極始終無法提筆作畫。
1973年,52歲的趙無極認識剛考取巴黎市立美術館館員資格的實習生、26歲的法國姑娘馬凱。四年後,相差26歲的兩人步入婚姻的殿堂。馬凱憑藉自己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厚的專業知識,以充沛的熱情為趙無極的事業奉獻著她的心血和才智。她為他包辦了生活中的一切,每當別人問起具體事務時,趙無極就會說:「問馬凱,我不懂。」